查看原文
其他

双百工程 | 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——铭记亲情篇(二)《写给父亲的一封信》

古语有云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既然不能“行万里路”,何不“读万卷书”?疫情限制了出行的脚步,却阻碍不了从书中寻求瑰宝的步伐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“双百工程”,学院决定开展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活动。通过阅读,品读经典,思考经典,分享经典,结合疫情防控全民战“疫”中的所感所悟,使同学们且“宅”且沉淀,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和智慧,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与知识储备,通过阅读给灵魂以力量,以坚实的知识汇聚抗击疫情的青春正能量。


报名方式

扫描二维码

点击文末阅读原文

云端读书开展五周啦!

本周小团带你继续

盘它 盘它 盘它

亲情是最不能漠视的

母爱 父爱 是世界上最大的爱

他们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报之不尽

所以 这周我们的主题是 铭记亲情

今日荐读

写给父亲的一封信

莫言

自从家里安装了电话,再也没有给您写过信。最近刚写完了一部名叫《四十一炮》的小说,胡编乱造的故事,与家乡无关,更与村子里的叔叔大爷们无关。

自从在《红高梁》里使用了村子里人的真实姓名惹得人家不高兴后,我汲取了教训,再也没有犯这种错误。

今年春天北京闹“非典”,我们被封闭了三个月,憋得慌,很想回老家去,但听说从北京到山东的人,先要隔离半个月,怪麻烦的,只好罢了。

我知道麦子已经收割完毕,家中已经吃上了用新麦子面粉蒸出的馒头了吧?我们在这里吃的面粉,都是陈年麦子磨的,其中还添加了增白剂什么的,白得发青,不好吃,没有麦子味。想起老家的馒头和大葱我就想家。北京的大葱也不好吃。北京管什么都不好吃。北京的大蒜也不够辣。

这次闹“非典”,山东一例也没有,我坚信这是吃大蒜吃的。昨天高密的王大炮来了,扛来了半麻袋大蒜,紫皮,独头,辣得很过瘾,“后娘的拳头独头蒜”。他说前几天去看过您,说您身体很好,我们很高兴。中午包饺子给他吃,白菜猪肉馅一种,胡萝卜羊肉馅一种,都很饱满,煮出来白胖,小猪似的。捣了满满一臼子蒜泥,我捣的,加了酱、醋、香油,味道真是好极了。

我们家那盘大石磨还有吗?千万保存好,别被人弄了去。将来找个石匠琢磨琢磨,支起来,买头小毛驴,拉着,磨新麦子。石磨磨出的面粉,比机器磨磨出的好吃。高密火车站前,有一家卖石磨火烧的,面特别硬,很好吃。但我知道他们使用的面不是用石磨磨的。将来咱们自己磨。

还有那柄腰刀,可别当废铁给我卖了。我听俺爷爷说那刀是毛子扔下的,也许杀过人的。我前几年回家,跟俺二嫂子要那把刀,她说不知道让大藏到哪里去了。我记得咱家还有两把铁锏,很沉,就是秦琼使用的那种武器,后来就见不到了。听说是被一个表叔拿去了,还能找回来吗?在,您帮我安一把小锤吧,这里有核桃,我要用小锤砸核桃吃。

前几天父亲节,我写了一篇小文章,题目叫《父亲的严厉》,写得不好,但还是抄给您看看:

上世纪六十年代,父亲四十多岁,正是脾气最大、心情最不好的时候。在我们兄弟们的记忆中,他似乎永远板着脸。不管我们是处在怎样狂妄喜悦的状态,只要被父亲的目光一扫,顿时就浑身发抖,手足无措,大气也不敢再出一声了。

父亲的严厉,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都是有名的。我十几岁的时候,经常撒野忘形,每当此时,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:你爹来了!我就会打一个寒战,脖子紧缩,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,半天才能回过神来。

村里的人都不解地问:你们弟兄们怕你们的爹怎么怕成这这个样子?是啊,我们为什么怕父亲怕成了这个样子?父亲打我们吗?不,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们。他骂我们吗?也不,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们。他既不打你们,也不骂你们,那你们为什么那样怕他呢?是啊,我们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怕父亲。我们弟兄们长大成人后,还经常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,但谁也说不清楚。

其实,不但我们弟兄们怕父亲,连我们的那些姑姑婶婶们也怕。我姑姑说,她们在一起说笑时,只要听到我父亲咳嗽一声,便都噤声敛容。用我大姑的话说就是:你爹身上有瘆人毛。

我父亲今年已经80岁,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。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。其实,自从有了孙子辈后,他的威风就没有了。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:虎老了,不威人了。

我大哥在外地工作,他的孩子我父母没有帮助带,但我二哥的女儿、儿子,我的女儿,都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。我的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,见了爷爷,还要钻到怀里撒娇。她能想像出当年的爷爷咳嗽一声,就能让爸爸战战兢兢、汗不敢出吗?

后来,母亲私下里对我们兄弟说:你爹早就后悔了,说那些年搞阶级斗争,咱家是中农,是人家贫下中农的团结对象,他在外边混事,忍气吞声,夹着尾巴做人,生怕孩子在外边闯了祸,所以对你们没个好脸。

母亲当然没说父亲要我们原谅的话,但我们听出了这个意思。但高密东北乡的许多人说,我们老管家之所以出了一群大学生、研究生,全仗着我父亲的严厉。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,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,还真是不好说。


文章鉴赏

《写给父亲的一封信》是莫言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,在2003年,北京闹“非典”期间,一方面讲述自己被困北京十分想念家乡的各种美味:新面馒头、大葱、大蒜。莫言对美味聊聊几笔便描述彰显出诺奖得主的功力,看到此处谁都会忍不住咽口水;另一方面,莫言也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创作乃至干脆直接用文章《父亲的严厉》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敬仰和爱。

这一生

他都在扮演着“父亲”的角色

父亲的职责不好当

但是父亲的角色可以挡

在他的手上

全是时间的样子

喝茶方知香浓

为父才懂爱深

下面一起倾听《父亲写的散文诗》

深深的去感受“写给父亲的一封信”

写给父亲的一封信‍

我来分享给大家

希望同学们用心听下面的音频

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,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。他虽只有16岁,但比常人高一头,整日穿着风衣,戴着猎帽,游游荡荡,不愿读书。他对学校里的一切--老师、同学、功课、球赛等等,全都腻烦透了,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,3次被学校开除。




《偷影子的人》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,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:他能“ 偷别人的影子” ,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,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。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,为每个偷来的影子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。



《写给母亲》感悟分享


古人云: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父母远逝,留给子女无涯之戚。这种思亡之痛,不同的人会有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。著名作家贾平凹的《写给母亲》一文抒发了深厚而又隐忍的思念亡母的真实情感,其言至平至淡,其情至真至诚,读后令人心弦触动涕泪沾襟。

——18会计6班 肖喜爱

《写给母亲》一文语言平淡,细碎琐屑如话家常。虽然母亲已逝将满三周年,可在作者心中,她从未离开自己一日。正如作者所说,“3年里,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,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”。在作者笔下,母亲的离开安静的就像“放心地闭了眼躺着”,只是“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”。之后的岁月里,写作时,每逢打喷嚏,都以为妈妈还在,有时还会听到“我妈叫我”,“自言自语我妈”出去买东西了,“故意藏到”照片里了,妈妈住过的房间仍然“原模原样”地保存着

——19电商2班 张玉洁

《写给母亲》一文虽情感真挚深似海,但情感的表达不张扬不热烈,字里行间的克制隐忍更令人心痛。虽是向母亲倾吐思念之情的文章,但作者并没有将这种情感无所顾忌地宣泄出来,而是静静追忆3年前母亲生病与去世时的情形,详叙了这3年里思念母亲的种种表现,娓娓而说理性而克制。可到了文末,家里要按风俗办一场仪式“去坟上”,想到“母子再也难以相见”时,隐忍许久的热泪便如开闸之水肆意流淌,痛哭嚎啕。如此真情如此深情,怎不令读者也流下感动的泪水呢!

——19电商2班 马欣欣

隔空不隔爱 停课不停学
经过连续五周的学习 
同学们有没有在书中住进自己的黄金屋呢
本周小团将持续为大家推送
希望同学们 坚持打卡学习
小团与你同在 ♡

热点速览


 双百工程|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——铭记亲情篇(一)《写给母亲》

 主题团日 | 学院团委组织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

 我院党香辉同学获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学联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奖

 兰职青年线上祭先烈,悼念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

☞ 今日,全国哀悼!

☞ 双百工程 | 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——爱情礼赞篇(五)《那一世》

 双百工程 | 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——爱情礼赞篇(四)《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》

 双百工程 | 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——爱情礼赞篇(三)《一剪梅•红藕香残玉簟秋》

 双百工程 | 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——爱情礼赞篇(二)《当你老了》

☞ 双百工程 | “云端”读书、青春战“疫”——爱情礼赞篇(一)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》

H5制作 \ 白雪蓉

本期编辑 \ 马海车

责任编辑 \ 李立波

校审主编 \ 巨   轮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